行业资讯
关键字:
 
行业资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创新散装工作的几点见解
   发布时间:2016-11-22  返回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及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散装水泥工作的难度及压力明显增大,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明显增多,加之近10年来,浙江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一直处在高位运行,上行压力一直就比较大,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发展后劲有所减弱。现就我省散装水泥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尽早融入转型升级新形势要求作些初步探讨。

    一、我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产能严重过剩。我省预拌混凝土如同水泥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水泥设计产能1.8亿吨,近年来产销维持1亿吨,产能利用率60%左右。预拌混凝土设计产能超过3.3亿立方米,近年来生产供应预拌混凝土1.6亿立方米左右,产能利用率不到50%,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由此,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局部地区出现恶性竞争,市场混乱、诚信缺失、欠款倍增、产品及服务质量下降等。预拌砂浆由于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已经投产的企业产能利用率也较低。

    2.污染较为严重。行业内的数百家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原材料露天堆放,生产现场扬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治理,散装水泥专用车辆也是不清洁上路,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河道及周边土壤钙化,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负荷压力,与我省大气污染防治、“五水共治”、清洁生产要求反差巨大,给广大民众留下“脏乱差”等不良影响,也与美丽浙江建设格格不入。

    3.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受地域条件的影响,我省东北部沿海及平原地区发展基础明显好于山丘地带的西南部,水泥散装率东北部80-90%,西南部60-70%,散装水泥应用水平东北部明显高于西南部。城乡发展差异较大,城市建设已经普及预拌混凝土的使用,预拌砂浆应用也处于上升通道中,而农村(不含县城)预拌混凝土使用比例不到40%,农民建房使用比例还要低,农村预拌砂浆应用尚未起步。总之,农村散装水泥应用仍处在较低水平。

    4.技术装备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散装水泥应用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技术要求比较高。目前,我省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预拌砂浆机械喷化涂施工因为技术及装备等问题而尚未普及,成为发展瓶颈,限制了预拌砂浆快速发展的势头。另外,适合农村道路运输及施工环境的小型混凝土专用设备也明显跟不上发展需要,预拌混凝土在农村应用除了受价格因素及传统观念影响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制约。

    5.物流发展较为滞后。第三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散装水泥应用往往超过合理的运输半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用户分散,单个用量少,物流成本比较高,经济性比较差,限制了预拌混凝土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行业信息化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明显脱节,我省近年来推进预拌混凝土下乡工作,许多农民建房想用预拌混凝土,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选择合适的企业和产品,许多企业也不了解周边农村建房情况,不了解建房农户的相关信息。

6.管理队伍尚未跟上新形势新要求步伐。受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全省散装管理队伍面向市场服务市场的能力比较欠缺,有效地发挥各级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明显不足,工作习惯单枪匹马,独唱多,合唱少,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二、尽早融入转型升级的大环境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五大建设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将贯穿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是今后我国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而散装水泥应用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通过改革与创新,探索发展新机制新方法,从而大力推进这项绿色工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是重要的绿色建材,是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求其从从原材料运输、存储、生产,再从产品运输到使用,各个环节全过程必须是绿色环保清洁的,形成完整的绿色产业供应链。

    2.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去产能、强管理、重引导,通过供给侧改革,向市场提供有效的供给。按照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及发展要求,积极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竞争能力,依靠新技术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因此,优质水泥、混凝土、砂浆、技术装备等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发展方向是集产业一体化,即围绕水泥,骨料,外加剂,运输,施工,建筑工业化、住房产业化,绿色建筑、技术装备研发等相关内容实施一体化发展,加快市场整合,推动理性竞争,通过产品技术优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引导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实施有效供给,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3.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粗放式建筑方式,是建材和建筑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采用高强度自密实预拌混凝土大大减少了噪音、粉尘等污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噪音干扰。装配式建筑由干式作业取代了湿式作业,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和污染排放量明显减少,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建筑垃圾大大减少(据统计可以减少垃圾83%)。装配式建造模式比传统建造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是今后建筑、建材领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国家及省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扶持政策。

    4.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营造生态、舒适的人居环境。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各项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扎实有效地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我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全面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推进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预制构件应用中,还应该包括具有保温、防水、隔音、隔热等性能的特种砂浆。

    三、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理念。散装水泥工作者须始终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大气防治、五水共治、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环保规定,对行业内不符环保要求的新项目严格审查把关,坚决不上;对不符环保要求的企业,该关停的要关停,该整顿的要整顿,绝不手软,加快淘汰落后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围绕“营造绿色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开展。

    2.推进考核机制创新,营造高效的工作氛围。目前,我省禁现工作已经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考核具体内容,引起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创新考核机制行之有效,可以促进或者倒逼禁现工作上台阶。要在这基础上,积极争取将二个禁现工作纳入大气防治、五水共治、创卫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城镇、城乡整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生态示范创建等生态、环保、卫生考核及行动计划,建立省对市、县,市、县对乡镇政府一级的考核机制,有效地利用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时机,共同推进散装水泥应用工作。同时,简化行业内部考核办法。

    3.加快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目前,散装水泥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恶意拖欠、偷税漏税、商业欺诈、道德缺失、偷工减料、污染环境、车祸不断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具有重要作用。让失信的企业和个人暴露在阳光下,无处可藏。

    4.培育大市场,强化大服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要在服务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市场支配社会资源,让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鼓励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因此,散装水泥工作者要适应日益变化的新形势,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意识,严格执行推进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市场调研,掌握发展实情,做好对行业投资发展的引导,引进行业高端企业和高端产品,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强对行业运行情况的分析预测,加强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并提升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架起连接市场连接企业连接政府的桥梁,成为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有序竞争的重要角色。安吉县散装办、县预拌混凝土协会在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健康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5. 创新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发展步伐。要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下大力气抓好“互联网+”及行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发展,创新并提升行业服务平台,提升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发展促进行业的工业化发展,同时,获得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信息,为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体现几个功能:

   (1)提升企业清洁生产管理水平。能够按照清洁生产及环保要求,对企业的原材料存储、输送、生产、产品运输等容易产生污染的节点进行监控,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2)提升现代物流水平。建立现代绿色物流信息平台。具有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下乡,预拌砂浆进家装进超市平台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运行便捷、网络通畅的管理系统。有完整的1.供应方信息。2.需求方信息。3.管理部门信息。4.公共服务信息。

   (3)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专用车辆安全运输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大型预制构件专业运输安全、企业生产安全、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监管系统。

   (4)提升项目引进和人才培养水平。搭建项目引进合作平台,依托省商务厅大平台,通过招商及合作等方法,引进技术先进、成熟的工业化高端项目及技术装备项目,鼓励企业“走出去”并提供帮助,为企业融资合作提供帮助,培养专业人才,为人才交流提供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温州散装水泥办公室版权所有 浙ICP备0923344号
地址:温州市绣山路发展大楼南楼5层(人民大会堂东首)
电话:0577-88960239 电子邮箱:wzszsn@126.com 技术支持: